特別報導
-
向經典致敬,「3dfx Voodoo3 3500 TV顯示卡」再現江湖!
3dfx,這個讓人懷念的名字!3dfx曾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電腦遊戲顯示卡公司,在全盛時期時,在全世界的遊戲顯示卡市場的市占比超過了百分之80。 對照現在的電腦市場來說,這個市占率除了堪稱可怕,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數字,3dfx可說是當年全世界遊戲顯示卡市場的超級霸主。然而因為當年3dfx過於重視硬題研發而忽略軟體,以及花費太多心力在遊戲機市場等種種因素,導致3dfx的沒落,最後遺憾的消失在市場上。 我們將時間回到2000年12月25日,千禧年的耶誕節,在全世界一片譁然中,當年的顯示卡王者3dfx,正式被現今的顯示卡巨擎Nvidia公司收購,也結束了其短暫與璀璨的一生。在電腦顯示卡的發展史中,3dfx的故事,絕對是一個時代的傳奇。 這次,小編很幸運的遇到一位3dfx顯示卡的收藏家,願意商借一張Voodoo3 3500 TV AGP顯示卡。 Voodoo3 3500 TV AGP顯示卡在當年可是天價產品,價格之高根本沒有多少人下得了手。但是Voodoo3 3500 TV AGP除了是當年Voodoo3系列最強的顯示卡之外,也是一張內建電視卡功能的顯示卡。搭配專用的軟體,可以直接讓您的電腦觀看電視節目。 這個設計在當年是一個相當特別的創舉,也讓Voodoo3 3500 TV AGP在上市時就擁有十足的話題。而更幸運的是,這位收藏家願意商借的Voodoo3 3500 TV AGP,是一張全新完整盒裝的收藏品,根本就是3dfx迷心中的夢幻逸品!如果您也是3dfx的粉絲,想要回味時代的傳奇,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下去吧! 看完了Voodoo3 3500 TV AGP的簡易開箱,有沒有又回到過去那個時代的感覺呢?雖然3dfx已經離開我們16年了,但是全世界有不少Voodoo卡的粉絲依然在收藏與狂熱著,網路上也都還找得到Voodoo系列顯示卡的相關驅動與程式支援。 或許我們回不到那個年代,3dfx也不會歸來。但他短暫又璀璨的一生,深深影響著PC的發展歷史。也象徵一個傳奇的時代終結,僅以此篇文章向經典致敬! →更多的【PCDIY!懷舊專欄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淘寶神物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八卦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開箱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賣場情報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玩家話題】:
-
精英ECS LIVA One迷你電腦實測開箱,玩家的「One能」幫手!
說到迷你電腦,相信大家心裡第一個想到的就是NUC。NUC是Next unit Computering的縮寫,按照字面直接翻譯的話就是次世代迷你電腦,Intel不僅為其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小巧電腦,同時也規範其必須採用UCFF(Ultra-Compact Form Factor)架構,標準體積為4" x 4"(10.16cm x 10.16cm),且機身裡面是不含記憶體、硬碟和作業系統的,嚴格來說,也屬於一種準系統。換言之,並不是所有迷你電腦都是NUC,只是因為店家為了販售方便,因此才將這類迷你電腦全部喚做NUC。不過隨著迷你電腦的選擇越來越多,電腦的外貌也更加精緻,體積縮小之下,也提供了更多的搭配以及應用的可能。 在迷你電腦這一塊,ECS(精英電腦)算是先驅,2015年1月便推出首款無風扇設計、體積比iPhone 6 Plus還要小的LIVA X,一推出便頗受市場好評,而且不只是一般用戶,甚至連大同公司也宣布公司內部的電腦將全數導入LIVA X,來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。有了LIVA X的成功經驗,ECS再接再厲,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,馬上又推出了LIVA X2以及LIVA core機種。而今年隨著Intel更新平台架構到Skylake,ECS也推出了搭載第六代Core i3-6100T處理器、搭配H110晶片組、預先安裝了M.2介面80GB固態硬碟,和一組SATA 6.0 Gb/s的2.5吋硬碟擴充支架、8GB DDR3L(可升級擴充)、以及支援802.11 ac無線網路連線能力的ECS LIVA One迷你電腦(以下簡稱LIVA One);不僅體積同樣維持在一公升的迷你等級,機身正前方還導入一組USB 3.1 Type-C埠,讓周邊裝置的連接擴充更具靈活性。 在進行測試之前,必須先跟玩家報告的是,LIVA One在官方規格表上使用的是Intel Core i3-6100T處理器、4GB SO-DIMM DDR3L記憶體、80GB M.2 SSD、出廠時「不會」預載作業系統;而本次測試的機種,處理器、SSD以及其他硬體規格部分皆與官方羅列的相同,唯記憶體部分變成了8GB DDR3L,且預載了64位元的Windows 10家用版本。接下來,我們會以CPU-Z、GPU-Z,以及CrystalDiskInfo來進一步進行實機檢測。 進入裝置管理員控制台檢測畫面,可以發現使用Intel Core i3-6100T處理器,磁碟機顯示INTEL SSDSCKGW080A4,網路介面卡為能支援802.11ac連線的Realtek RTL8821AE無線網路晶片,顯示晶片則為Intel HD Graphics 530。 LIVA One使用的是Intel H110平台,因此處理器自然也就是採用Skylake架構的Core i3-6100T,採用14奈米製程、TDP為35W、運作時脈為3.2GHz,且內建兩顆實體處理核心,加上支援Hyper-Threading超執行緒的關係,最多能支援四線程作業,同時內建Intel HD Graphics 530繪圖顯示晶片。 Intel HD Graphics 530繪圖顯示晶片核心為Skylake GT2、基本運作時脈為350MHz,最高則可達到950MHz,使用的繪圖視訊最大記憶體為1.7GB,並具備24 Unified Shaders,支援DirectX 12.0規範和最多三個顯示輸出,還內建了Intel WiDi無線影像傳輸、QuickSynoc Video高速轉檔技術等技術。 儲存裝置部分,使用的是M.2介面的INTEL SSDSCKGW080A4固態硬碟,內建LSI BF29AS41BB0硬碟控制晶片,搭配Intel自家的20奈米快閃記憶體顆粒,但容量僅80GB,韌體版本為DC31。 為了進一步瞭解LIVA One的實際系統效能,我們分別使用了Sisoftware Sandra、wPrime對處理器進行效能測試;以CrystalDiskMark對儲存裝置進行效能測試;用Futuremark 3DMARK對繪圖晶片進行3D效能測試;最後再以Futuremark PCMark7以及Futuremark PCMark8進行整機的系統效能測試。 從測試結果中我們可以得知,在算數處理器這一個項目中,獲得的總計本地功效為53.15 GOPS;而另一項多媒體處理器測試的總計多媒體功效為146.63 MPixel/s。 測試結果,32M:15.171 sec;1024M:476.263 sec。 M.2介面的INTEL SSD測試結果,最高讀取速度可達542.4MB/Sec,最高寫入速度也可達493.1MB/Sec。 LIVA One在Fire Strike、Sky Diver、Cloud Gate與Ice Storm場景項目中所測得的結果分別為625分、3003分、5014分和40977分。 在一連串的測試和實際試用之後,馬上就能發現LIVA One真的不只是一台迷你電腦而已,在僅僅一公升的體積裡,蘊含了強大的處理能力,一般的文書處理、上網當然游刃有餘,加上搭載的Intel HD Graphics 530支援DX12及硬體加速功能,因此就算是播放YouTube上的4K影片、執行解析度為1920x108的線上遊戲也完全沒有問題;同時還保有一定程度的擴充空間,讓玩家在未來可以視工作需求自行升級處理器、擴充記憶體、添加儲存空間(這邊建議想要挑戰播放H.265編碼且畫面維持在60fps的玩家,可以將處理器升級到Core i5,再添加一條記憶體變成雙通道)。此外,LIVA One也相當省電,待機時的耗電量只有10~12瓦、播放4K多媒體影片時,耗電量大約是40~42瓦左右,就算處理器以及繪圖顯示晶片使用率達到100%時,系統整體耗電量大約落在47~50瓦之間,這對於一方面想要節省電費,另一方面又希望滿足員工對電腦效能要求的企業來說,LIVA One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。 廠商名稱:ECS - 精英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:02-2162-1177 廠商網址: →更多的【PCDIY! 桌機/筆電/迷你電腦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專題報導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智慧型手機/平板/手錶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顯示卡】:
-
Prime95質數測試不再GG,微星搶頭香推出Skylake主機板新版BIOS
為了推出下世代處理器平台,Intel於2015年8月推出了Skylake平台,並首先推出Z170晶片組與Core i7-6700K/Core i5-6600K處理器,隨後非K系列的處理器以及H170、B150、H110等晶片組也陸續上市。而市場上也陸續有搭配Skylake平台的相關主機板、桌機、筆電等產品相繼登場,讓市場擁有一片新氣象!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完美的情況下,國外有玩家發現,在使用Skylake處理器來執行GIMPS推出的Prime95時,只要進行特定的運算條件來做CPU壓力測試時,就可能會發生系統不穩定、甚至當機的狀況。而Intel隨後也承認了Skylake處理器有這樣的問題存在,當執行特定資源的高複雜度密集性運算時,將有可能出現CPU凍結的現象,使得系統發生錯誤的狀況。 Prime95是一種透過質數的密集運算方式,來針對CPU做壓力測試。其主要目的就是用來做系統燒機,以測試系統穩定度之用,而不少超頻玩家也會利用此工具來測試超頻穩定度。Prime95可以透過多核心的執行方式,來對CPU做性能與效能測試,同時可以運用此工具來測試系統穩定度。 如今有玩家發現只要使用i7-6700K處理器並打開Hyper-Threading(超執行緒)選項,來執行Prime95的AVX 768K FFT測試項目時,在一些主機板上會偶爾發生上述的錯誤。 針對Skylake執行Prime95會出現768K AVX-FFT的Bug,其實是可以透過BIOS更新來解決的(透過BIOS來修正Microcode),Intel也表示將在數周內公佈新的BIOS更新,以幫助其SI客戶,來修正這個小問題。 而主機板大廠微星科技(MSI),也領先各大廠,率先釋出修正版BIOS,目前已釋出「MSI Z170A XPOWER」、「MSI Z170A GAMING M7」這兩張主機板的BIOS修正。只要有購買這兩張主機板的玩家,可以先更新這個BIOS,讓電腦在執行Prime95時,不會再有錯誤發生。 請點選上述的「修正版BIOS下載處」,找到下方的最後兩個檔案,就是修正過的BIOS韌體碼,下載並利用BIOS更新工具即可。若擔心檔案來源有問題的玩家,可以稍待微星將於近期在官網正式釋出。 當然,若你根本不會去執行Prime95這種程式的話,其實也不用擔心,加上這個問題只有i7-6700K才會有影響,而且不是所有主機板都會發生,因此會發生問題的機率幾乎是微乎其微囉! 廠商名稱: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:0800-018-880 廠商網址:tw.msi.com 主機板市場行情:8,390元/MSI Z170 GAMING M7 主機板市場行情:12,490元/MSI Z170A XPOWER GAMING TITANIUM EDITION 資訊來源: (01) (02) (03) (04) (05) (06) (07) (08) (09) (10) (11) (12) (13) (14) (15) (16)
-
虛擬實境當紅,專訪AMD LiquidVR背後的技術與開發理念
如今3D繪圖技術越來越精進且成熟,我們在許多新推出的3D遊戲中,透過既有的2D平面螢幕所呈現出來的畫面越趨真實,讓您越來越難以分辨該畫面是電腦產生的,還是真實的照片。不過儘管螢幕畫面多麼以假亂真,人們仍可清楚分辨出,你所看到的人事物,就僅是在虛擬的世界內,當你的眼睛一離開螢幕畫面之後,你就回到真實世界了。 為讓人類能夠真正「身入其境」,將浸潤式/沈浸式(Immersive)的體驗帶給每個人,不少廠商們紛紛開發出虛擬實境(Virtual Reality, VR)的相關娛樂應用。像是3D電影,透過配戴專屬的「3D眼鏡」,讓觀眾能夠看到具有立體感的電影畫面。隨後廠商推出「裸視3D」的遊戲機、手機相繼出爐,讓玩家不需要戴特殊的3D眼鏡就可以直接享受到3D遊戲或影像的立體感視覺。 不過,在各種虛擬實境的應用中,以「遊戲」的VR應用是最被業界與玩家所期待的。因為把玩家真正拉進虛擬世界裡面,與裡面的人事物做互動,是最能呈現出最逼真的浸潤式的遊戲體驗。事實上,VR應用範圍不只是在娛樂與遊戲而已,許多像是電影製片、飛行模擬、專業訓練、教育學習、醫療院所、大數據模擬、科學研究…等領域,都有應用到VR技術。 隨著電腦技術的更上一層樓,不少廠商紛紛布局與VR相關的技術、產品與應用,準備將最新的遊戲擬真技術,完整呈現在世人面前。 專精於研發最新、最快處理器與繪圖加速晶片的AMD(美商超微半導體),除了推出最新CPU、APU、GPU等產品與技術之外,該公司在VR相關的技術與標準上,其實已布局許久。其推出LiquidVR技術,主要在提供舒適(Comfort)、相容(Compatibility)、令人注目的內容(Compelling Content)為目標,讓玩家進行VR遊戲或各式VR應用時,眼睛能享受到即時更新、無延遲的超流暢畫面,讓玩家享受到更舒服、更逼真、更感動的虛擬世界新體驗。 AMD釋出的LiquidVR SDK(軟體開發工具) 1.0,具備了Latest Data Latch(資料即時抓取)與Asynchronous Shaders(非同步著色)、Affinity Multi-GPU(多繪圖處理器協同處理)、Direct-to-Play(直連頭戴式顯示器播放)等四大特色,且是開放產業標準(Open Standard),讓開發者能夠透過AMD領先業界的VR虛擬實境技術,來開發最佳的VR應用。LiquidVR也獲得先進影像協會(Advanced Imaging Society)頒予聲譽崇隆的盧米埃大獎(Lumiere Award),表彰其對娛樂科技的創新貢獻。而LiquidVR SDK更獲得不少VR設備廠商的導入,勢將成為業界的標竿。 不少VR設備廠商紛紛導入AMD的Liquid技術,包含Oculus Rift DK2、HTC Vive都支援該技術,以提供最佳的VR遊戲體驗。消費者只要選擇上述廠商所推出的頭戴式顯示器(HMD, Head-mounted Display),搭配AMD最新的顯示卡(Radeon R9 290或390X以上),並下載最新的驅動程式,即可享受到最新、最流暢的VR遊戲新體驗! 為深入了解AMD LiquidVR技術能提供VR遊戲什麼樣的浸潤式體驗,HTC於台北三創園區所舉辦之「HTC Vive體驗之月」,便以實際的產品與正在開發中的遊戲,搭配AMD最新的電腦硬體,將最真實的VR體驗帶給一般大眾,讓大家感受到虛擬實境遊戲所帶來的全新感官體驗、衝擊與魅力! HTC Vive的VR套件是由HTC與Valve共同合作所開發的產品,包括頭戴式顯示器(HMD)、兩組Laserhouse (雷射盒),以及兩支Controller (手把式控制器)。這些只是VR套件的配備,此外還必須具備效能超高的電腦,搭配至少AMD Radeon R9 390X等級的顯示卡,才能提供最佳的VR遊戲體驗。至於軟體部份,目前在SteamVR網頁,已有不少開發中的遊戲已經可以實際體驗。 而遊戲部份,HTC Vive體驗區先讓使用者熟悉操作方式,因此先執行了SteamVR的Demo程式,讓使用者的左手可以用來吹氣球,右手可以將氣球拍打出去,並透過HMD來觀看升空之後的氣球,以感受一下虛擬世界的臨場感。 其它遊戲或應用軟體展示包括: theBlu (海底探險)、Arizona Sunshine(殭屍對抗)、Job simulator Office(模擬工作面試)、Job simulator Kitchen (模擬廚師做菜)、Aperture (模擬修理機器人)、Secret Shop (魔法對決),以及由Google製作的Tilt Brush (空中塗鴉)等Demo軟體,讓民眾可以感受新鮮、逼真、有趣的真正浸潤式VR體驗。 在體驗完後,我們要深入其境了解AMD LiquidVR技術、設計理念、生態圈經營,以及市場動態。 AMD Virtual Reality Alliance Developer Relations Manager盧英瑞表示,為讓大家了解到AMD的VR技術其實已經非常成熟,因此透過這次與HTC共同舉辦的Vive體驗營,讓大家真正來玩玩看,藉由HTC的體驗營,讓大家感受到VR遊戲所帶來的真實體驗,而VR也將成為下一代視覺運算技術的發展趨勢。 因應繪圖運算的發展,逐漸往VR技術前進,AMD看到這樣的趨勢,於是在硬體、軟體與平台部份,很早就跟這些客戶做磨合與技術支援。從HTC的體驗營可以看到,他們用的是HTC的頭盔、執行的是Steam平台上面的App,以呈現出VR的體驗。要提供這樣的體驗,其背後必須有很強大的硬體運算能力來support。 以畫面部份來說,GPU負責將虛擬實境的畫面呈現給使用者,以一般人眼來說,水平視野大約只有50度的焦距,雖說你兩眼可看到的135度水平視野,但你所focus的焦點大約只有50度。同樣的,在VR世界也是一樣,玩家的眼睛所聚焦的範圍大約是水平為50度、垂直為30度。 不過在頭盔裡面,由於HTC可提供到110度以上的視野(水平),因此硬體必須提供強大的運算能力來支援它,也就是,當你的頭轉到這個角度時,你看到的是這個畫面,而你將頭瞬間轉到別的角度時,你會馬上看到另一個角度的視野,而完全沒有延遲。就像是你在玩3D FPS(第一人視角)遊戲一樣,你在移動視角時,畫面時即時更新、即時繪製出來的,而VR裡面,硬體必須即時根據你頭轉動的角度,來將畫面即時更新,而且必須再切成兩眼的角度來輸出,讓玩家透過HMD的視差來感覺到真實的立體感。 大家都知道AMD的產品有CPU、APU、GPU,AMD專注開發出最先進的產品,以提供市場的需求,此外,在工業標準與先進技術的研發上,也獲得業界們的肯定與支持。例如CPU部份,AMD早在1999年就推出自家64位元版本的x86指令集,並可相容於16與32位元的x86架構,簡稱AMD64指令集,並應用後來推出的Athlon 64與後續的處理器,隨後此架構亦獲得微軟在開發64位元作業系統的支持,使當今64位元的Windows和其他OS(如Linux),便採用AMD64的架構來開發。 至於GPU部份,AMD APU技術已獲得微軟Xbox One與Sony PS4的採用。此外,AMD在2013年首度發表其最新的Mantle技術,提供更快的3D繪圖API,也能讓遊戲開發者能夠發揮出最佳硬體效能表現。此Mantle技術獲得不少遊戲引擎開發商的支援,後來微軟也有參考該技術,推出全新的DirectX 12 (Direct3D 12),以發揮出下世代GPU的最佳硬體效能。 而在VR技術推廣上,由於VR的第一點規則,就是「不要打斷臨場感」,因此AMD在VR的研究也是不遺餘力,在經過無數次的修正與增強,終於在2015年正式推出LiquidVR技術,此技術完全針對人類視覺特性而設計,讓玩家感到更真實與更舒適的視覺感受,並提供直覺(Intuitive)、浸潤(Immersive)和互動(Interactive)的絕佳VR體驗。 VR跟3D遊戲都需要強大的硬體配備來做運算,以HTC Vive體驗營來說,為了要將最好的效果呈現出來,其使用的配備的是非常旗艦的CPU與GPU,讓大眾能感受到最新VR科技發展。不過VR遊戲其實也可以透過調整其細膩度來減少系統需求等級,就跟3D遊戲一樣可以調整畫面品質、解析度、反鋸齒一樣。這點其實AMD也在與客戶(遊戲廠商)研究中,讓遊戲能夠充分運用到AMD硬體的最大效能,以發揮出最佳VR體驗。 在建議的顯示卡等級部份,以Oculus Rift的產品來說,我們建議買Radeon R9 290以上的顯示卡;至於HTC Vive,我們建議選購Radeon R9 390X以上的顯示卡,以支援到最多的VR遊戲並擁有最佳的體驗。若有CrossFire的話,VR體驗會更好! 在遊戲軟體部份,由於Steam可說是最佳的遊戲採購平台之一,該App提供SteamVR的類別,包含了所有正在開發中、Beta,以及即將上市的各種VR遊戲,而這些遊戲都支援AMD LiquidVR技術,因此只要買有VR功能的AMD顯示卡,搭配支援VR功能的HMD,並下載最新AMD驅動程式,就可以玩這些VR遊戲了! 由於Windows 10內建DirectX 12,而微軟在DirectX 12中,已經整合了AMD LiquidVR的SDK (以及Mantle技術),因此在Windows 10裡面將會有最佳的VR體驗。 若在Windows 7與8.1的話,遊戲廠商也可以透過呼叫AMD的LiquidVR API (Runtime),並透過呼叫Mantle API,來獲得較佳的VR體驗。 因應VR即將成為下世代視覺運算技術的發展趨勢,AMD擴大與遊戲廠商、硬體廠商合作,投入資金與人力的龐大資源,提供客戶最新的硬體與軟體資源,並有AMD工程師做最即時的on-site support(到場支援),讓客戶與合作廠商能夠將VR相關的問題解決。 VR除了在遊戲應用之外,其他領域還有很大的應用空間。例如有些台灣或大陸的新創公司,有推出比較基礎版本的HMD產品,其可能應用比較屬於靜態的VR軟體應用,例如VR照片、影片、教學等等,這些Content其實不需要這麼高檔的顯示卡,而我們也會與美國總部去協調,再將多一點的投資放在這些有利益的新創公司上。 由於消費者即將可以買到VR的產品(編按:HTC Vive將於2月上市),其實VR不是只有頭盔、顯示卡、CPU,其中還包含了AMD多年來投注在VR領域研究的心血,所累積而成的智慧結晶,透過最佳化的運算,讓消費者不需要買到工作站或伺服器等級的硬體配備,只要買消費級的顯示卡,就能100%獲得絕佳的VR體驗。 AMD正在建立VR生態圈,提供最完整的VR體驗給消費者。以消費者角度來說,其最直接接觸到的,就是Content Provider(內容服務商)或Cloud Provider (雲端服務商),當消費者首次接觸這些VR的內容時,就會開始尋求最佳的硬體平台。當市場需求起來之後,電腦製造商也會陸續推出VR電腦,此時我們就會提供最經濟實惠的VR平台解決方案給這些廠商,讓他們推出最具C/P值的VR電競PC,在市場上銷售,以提供最佳的LiquidVR體驗給使用者。至於Content Creator業者,我們提供兼顧成本與效能的VR工作站方案,讓這些業者能夠有最佳的VR製作環境,連帶製作出給消費者最佳的VR體驗。 由於VR還算是很新的產業,它一定會起來,而且目前所有市調機構都認為2020年VR和AR(Augmented Reality, 擴增實境)市場,將達到1,500億美元的規模,而目前更有業者喊出2016年是VR元年。不管VR或AR,這些都是需要強大CPU與GPU運算能力的。AMD在2016年中之後,也會推出全新架構的CPU (編按:Zen Core CPU),屆時在CPU的產品線中,也將會有VR的規劃,敬請期待! #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:AMD (美商超微半導體) 廠商網址: 廠商電話:02-2655-8885 (01) (02) (03) (04) (05)
-
迷你電競桌機夯,微星MSI Nightblade設計理念大解密!
近年來由於電競市場蓬勃發展,微星(MSI)自2011年首度踏入電競筆電市場,經過多年的耕耘,已成為電競心目中的第一品牌。在深耕多年的電競筆電市場之後,其產品線也擴充到了電競桌機、電競AIO等產品,同樣秉持電競必備的元素,給予玩家耳目一新的全新產品。 為讓玩家更深入了解微星的電競桌機,與其他品牌有什麼過人之處,我們採訪了微星科技系統行銷部產品企劃課課長林立偉先生,來介紹Nightblade產品線種類、設計理念與市場布局。 微星科技林立偉先簡述,該公司原本是從做Component(電腦零組件)起家,並於2006年開始推出筆電產品,原先並無聚焦在電競這塊市場,隨著近幾年的電競比賽與電競戰隊的話題炒開,加上微星已站穩筆電市場之後,微星發現這些遊戲族群的玩家,尤其是Hardcore(硬派)遊戲的玩家們,都是很死忠的,因此公司在2011年開始轉型,開發出為電競玩家所設計的筆電產品,而後Gaming系列的相關板卡產品(主機板、顯示卡)也相繼推出。 至於桌機與AIO,則是公司近兩年延伸出來的全新電競產品線,針對不同的玩家需求所量身訂作。因此到目前為止,微星的Gaming電競產品,包含了筆電、板卡、AIO與桌機等產品,也是市面上電競產品種類最豐富的廠商。 由於市面上的電競主機不管是組裝的,或是整機的,大多數都是採用大型Tower(直立式)桌機為主,為了與市場區隔,微星以小型化的電競桌機來切入市場,以小而美、小而壯等訴求,讓玩家對電競桌機有不一樣的思維。自2014年先推出16公升的闇夜之刃(Nightblade) mini-ITX電競準系統,接著2015年陸續推出體積更小,只有10公升的Nightblade MI與MI2等產品,讓市場驚豔! Nightblade電競桌機的主要特色,就是針對一般不太會去改機或升級太多硬碟或多張顯示卡的族群,這些族群希望買一部可以暢玩任何PC遊戲的電競主機,能兼顧高效能且好搬運就好。因此Nightblade系列就能符合這些玩家的胃口,不僅體積迷你,且擴充性不錯(可以再裝兩顆硬碟與記憶體),該有的CPU、GPU效能都有,搬到LAN Party會場也不會太費力。 以產品等級與規格來看的話,微星Nightblade X2 (16公升)有Z170與B150版本,前者最高提供到Intel Core i7-6700K處理器,具有超頻功能。而後者最高提供到i5-6400處理器。在顯示卡部份,X2系列最高提供到GeForce GTX 980 Ti,當然也可以選擇960或其他等級。其搭配的500W銀牌PSU (電源供應器),足以負荷各種重度遊戲的需求。 至於Nightblade MI (10公升)部份,第一代是採用Haswell平台,搭配最高GTX 960的顯示卡。而Nightblade MI2則是完全採用Skylake平台,搭配B150晶片,提供i7-6700處理器與GTX 970顯示卡的最高規格配備。 在儲存配備部份,MI2與X2都有配置PCI-E SSD,X2還能支援到兩支,因此效能可達到3.3GB/s(以Samsung SM951 PCI-E SSD兩支,搭配微星Super RAID 4技術),我們以PCI-E SSD當系統碟,SATA HDD(7200轉)當資料碟,讓玩家在當今遊戲動輒幾十GB的時代,能夠開機也快,載入遊戲的速度也快。 不少消費者對於小機殼都會有散熱效果是否良好、擴充性好不好等疑慮,微星的作法是,散熱要做到不會輸給一般Middle Tower(中型直立式)機殼的效能,以Nightblade X2為例,有一大部份的空間是留給塔型的散熱器,擁有不錯散熱效果,因此可以支援超頻。至於顯示卡部份,其散熱系統是與CPU獨立的,且各有各的對流運作,因此不會互相影響到。簡單來說,X2強化了氣體的對流,讓整個機殼溫度不會有部份區域偏高的狀況,以保持系統穩定。 至於MI2則是採用筆電等級的散熱風扇,但我們的風扇設計有強化過,以燒結粉末管,搭配軸型溝槽設計。在導管裡面有裝水,因水是由上往下流,因此要如何搭配散熱風扇將熱水的溫度散出,然後把已冷卻的水流回去,就必須透過毛細現象把水循環回去。因此我們在散熱導管與風扇設計下了不少工夫,讓需要在電競環境下的小機殼電腦,做到可以解決掉TDP 65W等級處理器(如i7-6700)的散熱問題。而且不僅體積小,風扇噪音也非常小,散熱效能更好,所以不會有機殼某部份過熱的問題! 簡單來說,對流、散熱結構、CPU與GPU散熱系統分開設計,這些就是我們針對迷你電競桌機所下的工夫,讓消費者不用擔心會有過熱或不穩的問題,而且相對噪音也低,因此可以更盡情地專注在遊戲的世界裡,以贏得最後勝利! Nightblade MI一代的面板比較單純,但MI2二代的面板上,我們將微星Gaming的Logo做成像Apple MacBook那樣可以發光,且兩旁的闇夜之刃,也有LED燈效,我們採用七彩LED燈效,顏色可高達1600多萬色,透過我們的Mystic Light程式,便可以調整LED的多重色彩,並可設定成靜態、漸層、依照音效起舞、呼吸燈等方式來變化,讓主機的外觀看起來更突顯其特色,帶到LAN Party會場也非常醒目,並引起眾人羨慕的眼光。 至於許多玩家在組裝的大型機殼,很多都有透明窗設計,可以看到裡面的配備,像是主機板、顯示卡、甚至其他元件,等於是軍力展示,而不少玩家也選購能發光的零組件、搭配LED燈條的配置,讓整台主機看起來非常亮眼且具備個人獨特風格。這部份我們在下一代的產品也有考慮,讓玩家有更多不同的選擇。 提供軍規等級的用料,一直是我們微星內部技術共通的典範。除了顯示卡、主機板之外,電競桌機也是採用軍規等級的用料來設計。其好處在於能源效率好、耐熱又耐用,壽命長且可以長期使用。以我們微星第五代軍規用料為例,在主機板用到的就是鈦金的Choke,這個元件的功能主要是用來轉換能源用的,可以提升轉換效率,又很耐用,因此大多數導入軍規等級的產品,其使用壽命都可以很長。 電競桌機會導入的軍規用料原因是,有些玩家可能遊戲一玩就是玩個一兩天,電腦都不關機的,尤其像是大型的LAN Party比賽,一比就是好幾天。因此我們希望我們的電競桌機,能陪伴玩家一路殺敵到最後。不過,我們還是建議玩家們,玩到一個程度,也記得休息一下,以免影響健康。 廠商名稱:MSI -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:02-3234-5599 廠商網址: →更多的【PCDIY! 桌機/筆電/迷你電腦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專題報導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智慧型手機/平板/手錶】: →更多的【PCDIY! 顯示卡】:
-
Intel Skylake「非K超頻」震撼登場,空冷飆速加快70~74%大爆發!
這幾天,主機板業界發生了大事情,Skylake驚爆「鎖頻被破解」。來自北投、中和、新店的四大主機板廠,無人有辦法破解的「非K天胡處理器」,居然被中和一家前陣子才新進入遊戲主機板業者,給破解了。全世界第一家提供「非K天胡處理器」暴力超頻技術的,則是美超微Supermicro。這次,非常令人振奮的,「非K天胡處理器」非常強悍,「非K超頻」的戰鬥力,效能提昇,出現了可以免費額外加送「70%~74%效能」,可以輕鬆達到超頻加速「狂飆170~174%」 --------------- --------------- 2015年11月30日,專注於超頻比賽,在玩家圈頗具盛名的HWBOT網站,突然出現了一個新的世界超頻紀錄。由DHENZJHEN所創下2 CPU的Skylake CPU超頻記錄,用了居然是「鎖頻版」的「非K天胡處理器」,硬是把不能超頻的Core i3-6320,由內頻3.9GHz(100MHz x39),硬是超頻到了4.675.98GHz(119.9MHz x39),整體超頻加速「狂飆120%」。 這個全新的超頻記錄,由於用了「鎖頻版」的「非K天胡處理器」,加上搭配了「不能超頻」的「Intel H170主機板」,把完全不可能的超頻組合,硬幹給超頻上去。這首次Skylake驚爆「鎖頻被破解」,不但轟動了玩家圈,震撼了主機板業界,也讓Intel非常跳腳。 Skylake驚爆「鎖頻被破解」,這個事情非常大條。直接影響到的,就是Intel最有利潤的「K系列天胡處理器」銷售,若是「鎖頻版」的「非K天胡處理器」都能超頻,萬一還可以超到跟「不鎖外頻、倍頻版」的「K系列天胡處理器」一樣水準,那麼「K系列天胡處理器」就麻煩大了。 然而,對主機板業界,這個Skylake驚爆「鎖頻被破解」,此事可是非同小可。正因為,由DHENZJHEN所創下2 CPU的Skylake CPU超頻記錄,用的是「不能超頻」的「Intel H170主機板」。反推回來,「Intel H170主機板」的鎖頻機制,Intel ME韌體的鎖頻功能,已經破功,正式宣告「被破解」。這樣「不能超頻」的「Intel H170主機板」都能拿來超頻,那麼也正式宣告「Intel H170及B150、H110主機板進入可超頻時代」。 這邊要給大家上一課,進一步認識「Skylake處理器」,以及「Z170、H170、B150及H110主機板」。 桌機版Skylake處理器,「K系列天胡處理器」目前上市零售盒裝版,總共有Core i5-6600K、Core i7-6700K;還有「非K天胡處理器」,目前上市零售盒裝版,標準版總共有Pentium G4400、G4500與G4520,Core i3-6100、6300與6320,Core i5-6400、6500與6600,Core i7-6700。低電壓版共有Pentium G4400T、G4500T、Core i3-6100T、6300T,Core i5-6400T、6500T、6600T,Core i7-6700T,這幾顆低電壓版,台灣代理商則並沒有引進銷售。 桌機版Skylake處理器,採用LGA1151腳位,共可對應「Z170、H170、B150及H110主機板」。其中,只有「Z170主機板」可以超頻,這邊超頻,指的是「外頻、倍頻與記憶體都能超頻」,但需要搭配「K系列天胡處理器」。「H170、B150及H110主機板」則不可以超頻,這邊說的不能超頻,指的是「外頻、記憶體都不能超頻」,外頻最高100MHz,允許3%的差異幅度,簡單來說,就是外頻只能跑到103MHz左右,記憶體的話,則只支援到DDR4-2133,無論是怎麼調整,怎麼跑都只能跑到這個速度,頂多只能調整記憶體時序。若是DDR3版本,最高也只能跑到DDR3-2133。 「K系列天胡處理器」,一定要搭配「Z170主機板」,才能支援「外頻、倍頻與記憶體的超頻」。「K系列天胡處理器」,若搭配「H170、B150及H110主機板」,則等同自廢武功,不能支援「外頻、倍頻與記憶體的超頻」,外頻會被鎖住100MHz,記憶體也會被鎖住,只能跑到DDR4-2133。 「非K系列天胡處理器」,不管搭配「Z170主機板」,或者是搭配「H170、B150及H110主機板」,結果都是相同的,「外頻、記憶體都不能超頻」,外頻會被鎖住100MHz,記憶體也會被鎖住,只能跑到DDR4-2133。 2015年11月30日,HWBOT網站,出現由DHENZJHEN所創下2 CPU的Skylake CPU超頻記錄,不能超頻的Core i3-6320,由內頻3.9GHz(100MHz x39),硬是超頻到了4.675.98GHz(119.9MHz x39),整體超頻加速「狂飆120%」。這也證實了,「非K天胡處理器」的超頻,已經不再遙不可及。然而,從CPU-Z的截圖,可以發現,用的是美超微Supermicro SUPERO C7H170-M主機板,這是屬於美超微的最新遊戲主機板系列。 然而,這張美超微Supermicro SUPERO C7H170-M主機板,引發了後續各大主機板相繼投入戰局,ASUS、ASRock、MSI與GIGABYTE也加入了「非K超頻」的研究,做出了更多的「非K超頻」主機板,先是Z170主機板「非K超頻」破解BIOS流出,再來是「非K超頻」改版H110、B150與H170主機板也悄悄開賣。 隨著Skylake驚爆「鎖頻被破解」,加上標準版「非K天胡處理器」,隨便都能超頻。「非K天胡處理器」非常強悍,「非K超頻」的戰鬥力,效能提昇,出現了可以免費額外加送「70%~74%效能」,可以輕鬆達到超頻加速「狂飆170~174%」。 原本競爭激烈的消費級主機板市場,出現了新的震撼彈,也產生了急遽的變化。新進遊戲主機板市場的美超微Supermicro,在「不能超頻」的「Intel H170、H170、B150及H110主機板」,率先全面引進「非K天胡處理器」暴力超頻技術之後,來自北投、中和、新店的四大主機板廠要不要跟進?龍頭霸主華碩ASUS一定會出招,競爭對手技嘉GIGABYTE肯定也會追擊,接下來微星MSI、華擎ASRock勢必也得跟上腳步,看來2016年的遊戲主機板市場,還會有很多好戲可看。 而接下來,很肯定的,「H170、B150及H110主機板」市場,尤其是相對比較高階的「H170、B150主機板」,「非K天胡處理器」的暴力超頻將會是新重點!
-
曜越SPM智慧電源供應器報到,Thermaltake Toughpower DPS G與Smart DPS G新登場!
由於地球暖化嚴重,各國政府紛紛響應節能減碳的政策,鼓勵推行各種節能的家電與3C產品。為響應環保,台電推出節電獎勵措施,來鼓勵民眾養成隨手關燈、隨手關機的好習慣,以便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。而如何應用各種科技來達到節能應用,一直是近年來被各界所重視的議題。 當今智慧型應用廣泛,以個人的應用來說,包含了智慧型手機、智慧手環、智慧手錶等等,甚至智慧衣、智慧鞋等新式應用也蓄勢待發。而智慧型應用發展到社區、公司甚至社會、國家層級,便興起智慧家庭、智慧工廠、智慧醫療、智慧交通、智慧電網…等各種智慧應用。 這其中,智慧電網(Smart Grid)的發展可說是重大基礎工程。亦即必須建構出現代化的輸電網路,透過智慧電錶(Smart Meter)來偵測與採集供應端與使用端的電力狀況,再運用這些資訊來做發電量與輸出分派的參考,或調整家庭或企業用戶的耗電量與節電獎勵方式,進而達到節約能源,降低電廠損耗,以及提升電網的可靠性等目的。 與其等到政府來強制你要做節能減碳,不如現在就從自身做起。而市面上也有不少可以幫助你達到節約能源的智慧應用產品。例如像是Smart Plug (智慧插座)就是其一,可以透過手機來做到遠端監控。因此當你出門忘了將風扇、檯燈關閉時,就可以在異地以手機來關閉。 只是Smart Plug產品價格不斐,而且家裡不可能只用一支Smart Plug就夠用,通常必須買了很多個,才能發揮效果,而且Smart Plug只能做到即時或定時的開或關,並偵測到是否過熱而立即斷電,若要做到其他應用,還是有難度的。 至於電腦產品方面,相信大家常常使用電腦,但都不一定曉得你的電腦每天、每個月用掉多少電,尤其像是超高效能、電競級的電腦的耗電量更高,雖說不少電腦已有具備監控與調整節電的功能,但到底消耗了多少度電、增加多少電費,您可能還不清楚! 為讓電腦也能提升到智慧應用,知名電腦周邊廠商-曜越科技,推出了智慧電源的產品,同時還推出手機App,以及雲端管理平台。讓消費者能夠真正的偵測、記錄、分析自己的用電狀況,進而改變自己用電行為,以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。 曜越於10月23日與國內五家3C業者(原價屋、三井、順發、燦坤及Yahoo!)一起宣告其全新「SPM雲端智慧電源管理平台」正式發表 (SPM為Smart Power Management的簡稱),也是曜越近5年來所投資研發的成果。與其他PSU (Power Supply Unit,電源供應器)廠商不同的是,曜越建構一套結合硬體+軟體+雲端的產品與服務的全新模式,並建構全新綠能電源生態圈,讓業界一同來推動節能環保電腦與周邊產品,為地球的環保盡一份心力! 曜越這次的產品,到底有什麼新鮮事?以下就透過我們記者會現場直擊,來了解這款產品。 以下就來看看產品發表會的現場直擊。 曜越與原價屋、三井、順發、燦坤及Yahoo!一起推出支援「SPM雲端智慧電源管理平台」的電競電腦,讓電競玩家在玩遊戲時,也能得知自己用了多少電,以便管理自己的用電行為(例如玩遊戲的時間要節制一點),以下就來看看這些電腦規格。 到底什麼是SPM雲端智慧電源管理平台呢?接下來就由曜越董事長來親自解說。 前面提到,曜越的Smart DPS G系列PSU,規格跟一般PSU一樣,不需要特殊規格的機殼,一般的ATX機殼就可以安裝。 以下先來看看有哪些DPS產品,以及建議售價。 這類DPS系列,採用模組化設計,該有的電源插頭規格都有,只是你會看到多了一個USB的四pin接孔,這個接孔可以透過隨附的連接線,來連接到主機板上方預留的USB前置面板插頭上。 開機時,Windows裝置會多偵測到一個HID裝置,並自動安裝好USB HID驅動程式,而曜越SPM平台的PC端監控軟體,會透過這個途徑,來蒐集PSU裡面所儲存的資料,並儲存至硬碟。當累積滿6小時的資料量之後(檔案大小大約10MB),就會把資料上傳至雲端空間。上傳成功之後,程式就會將本地端的資料刪除,以免佔用太多本地端的硬碟空間。 總之,曜越這次率先領先同業,推出SPM的全新架構,提供硬體+軟體+雲端的整合式服務,將原本硬梆梆的電源供應器,變成也具有智慧,能幫助消費者節省用電、進而節省用電花費,並達到環保目的。可說是創新的思維,值得其他廠商仿效。有關更詳盡的SPM與曜越DPS系列產品的測試,PCDIY!將有後續報導,敬請期待!
-
Western Digital與SanDisk合體了,將有助於HDD與SSD的發展
WD (威騰電子)與SanDisk (晟碟)於美國時間2015/10/21共同宣佈即將合體,WD以190億美元迎娶SanDisk,此併購案將於2016年第三季完成所有程序。WD與SanDisk各自是硬碟與快閃記憶應用產品的一方之霸。此併購案將有助於WD在 在NAND Flash市場的布局,並成為能夠提供全面化儲存解決方案的領導公司! 據悉,WD將以每股86.5美元收購SanDisk,而SanDisk在10/20的收盤價大約是75.19美元,WD等於是用比市價高15%的價格買下SanDisk。收購價中的85.1美元是用現金支付(WD真有錢!),剩下的1.4美元則是用0.0176股的威騰普通股股票來支付。這個併購案一宣佈之後,SanDisk股價小漲,而WD股價則是小跌。不過股價是一時的,長遠發展才是永久的!業界認為WD + SanDisk 的組合,將會造成不小的HDD+SSD市場衝擊。 因應當今新一代的作業系統在存取效能的要求,以及行動裝置在儲存容量的提升之下,傳統HDD已經無法負荷這樣的趨勢,當不少筆電紛紛以SSD或eMMC做為系統儲存碟,HDD就只能往高階桌上型或伺服器市場進攻,或者推出各式各樣的外接式硬碟、NAS(網路儲存裝置)產品,甚至針對不同應用市場,傳統硬碟切割成一般PC、高效能PC、企業儲存、NAS儲存、監控用儲存等產品線,來滿足不少市場應用。 不過由於受到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與玩家紛紛改採SSD做為系統儲存方案,加上有越來越多企業級的SSD產品的影響,在不少雲端伺服器業者(Cloud Hosting Service Provider)與資料中心業者(Data Center Service Provider)在選購儲存裝置時紛紛改用SSD的衝擊之下,傳統硬碟業者只能推出Hybrid HDD、SSHD (Solid State Hard Drive)等內建小量Flash儲存空間的硬碟產品來切入市場,但這種混搭式的產品的整體績效提升有限,無法提供完整的SSD解決方案… 為了跟Seagate爭取HDD市場第一名的龍頭寶座,WD首先在2011年3月花43億美元將HGST(昱科環球儲存)買下,成為HDD的No. 1,然而Seagate(希捷)也不是省油的燈,在4月也跟著宣佈將以13.75億美元買下Samsung(三星)的硬碟部門,搶回HDD No.1的寶座,但最近WD又搶回第一名寶座。至於Toshiba(東芝)就只靜待在第三名,看兩大硬碟廠在那邊廝殺,然後拿著自己的NAND Flash顆粒笑他們說:「哈哈!你們沒有自己的SSD技術,別再那邊爭了!」 這次,由於SanDisk想婚了,讓WD喜出望外,準備好更多白花花的美鈔與股票來迎娶,讓WD成為具有完整儲存解決方案的大公司。由於SanDisk本身就是SD協會的創始會員,參與了各種快閃儲存裝置標準的制定,擁有不少快閃記憶體相關專利,更是Toshiba的合資事業夥伴,因此WD+SanDisk雙方結合之後,相信將在既有快閃記憶體應用產品(SD、SSD、eMMC等)繼續使用NAND主要供應商-Toshiba的Flash顆粒之外,也將推出結合SSD+HDD優勢的儲存應用產品。 因此,在結合WD的HDD技術與Seagate的SSD技術,未來有可能推出更具高效能、更穩定、更平價的Hybrid HDD或SSHD產品,以一台抵兩台,來滿足需要快速存取與高容量的市場需求。這樣一來,可能會讓Apple新一代的Fusion Drive技術使用他們的產品,而未來許多Wintel的筆電,也將會考慮使用這類的產品。 至於Toshiba這邊,因為有自己的HDD事業,也有NAND Flash事業。由於是SanDisk的合作夥伴,因此當WD和Toshiba都在全力搶攻消費級與企業級客戶時,Toshiba的NAND顆粒到底是要優先出貨給自家的Toshiba SSD,還是給WD + SanDisk?這就非常耐人尋味了! 再看Seagate部份,當初2011年只買下Samsung的硬碟部門,不過也打開了與Samsung合作的大門。在Seagate和WD都是傳統硬碟供應商,最多只提供SSHD或Hybrid HDD的產品。但在當今WD + SanDisk之後,Seagate的處境可能更加危險了,因為Seagate只有SSHD產品,完整的SSD產品部份就只能跟客戶說從缺了! 相信Seagate應該不會坐以待斃,有可能會趕緊為自己尋找另一半。說不定Seagate早就已經在私底下洽談,只是還沒宣佈而已。會不會像上次一樣,一個月後就有好消息,對象又是誰,就讓我們拭目以待了! (1) (2) (3) (4) (5)
-
羨慕iPhone 6s的3D觸控與iPad Pro的多工切換顯示嗎?舊機越獄後也能“部份”開啟喔!
自蘋果於9/9正式發表全新的iPhone 6s、iPhone 6s Plus,並首度介紹其3D Touch的觸控操作模式,讓不少果粉躍躍欲試。那麼對於眾多還沒買到的果粉怎麼辦呢?別擔心,現在只要升級到iOS 9之後,就可以讓你~悅「越獄」試! 以往新版iOS推出時,其對應的越獄(Jailbreak)工具,都要等個幾個月甚至半年以上才會釋出,不過這次iOS 9的越獄工具卻是出奇的快!幾乎等於是買到新機沒多久,就有越獄程式出爐! 例如最近剛推出的盤古越獄(Pangu)程式,能夠支援iOS 9.0至9.0.2等版本的裝置,包含iPhone 6 Plus/6/5s/5c/5/4s、iPod Touch 5G、iPad Air 2/Air/4/3/2/mini 3/mini Retina/mini等機種。至於越獄後必備的Cydia Store也準備好了,甚至還有對應iOS 9專用的App可以使用,讓你越獄後不用擔心沒App可用。 對於舊的iPhone/iPad/iPod機種而言,似乎暫時較難找到升級至iOS 9的理由,總使升級上去,也無法享受到iPhone 6s的最新3D Touch操控方式,更別說要升級後並越獄了。不過已經有蘋果程式開發者找出如何讓3D Touch操作方式,套用在一些早期不支援3D Touch的裝置上使用,並開發出Forcy這個App,目前已於Cydia Store裡面上架。 以iPhone 6s的3D Touch操作模式,使用者可以透過輕輕點選,或重壓螢幕,來使用1. Peek、2. Pop以及3. 打開Context Menu(快速動作)等功能。而Forcy的操作方式,則是在App的圖像用手指往上滑一下,即可打開一樣的Context Menu。這樣一來,舊的裝置就可以透過這種方法,在相機App裡面就可以先預覽一張照片、或是在Safari裡面先預覽一個網址等等。 嚴格來說,Forcy是透過將手指往上滑的方法,來「模擬」出3D Touch的Context Menu功能,但不是所有的程式都能支援。目前測試可以使用的App,有iOS 9內建的電話、訊息、郵件、行事曆、相機、Safari等App。 除了Forcy之外,還有另外一套UniversalForce,也可以讓所有iOS 9裝置開啟3D Touch的功能,例如Context Menu,以及Photo Peek (相片預覽)。操作方式類似早期Windows Mobile PDA的方式,只要按久一點,就會出現Context Menu。讓你在舊手機或iPad上「優先」試用這些3D Touch功能的魅力。 至於iOS 9的其他重大特色,就是多工能力大進步,其提供了:1. 分割畫面(Split-View),讓你的iPad能夠同時顯示兩個App;2. Slide Over功能,可以像Windows 8那樣打開執行中的App選單來預覽裡面的內容,讓你同時在第二個App中作業,而無須離開第一個 app。3. 子母畫面(Picture-in-Picture),讓你可以一邊執行其他App、一邊觀看YouTube影片。 這個功能適合在iPad Pro,以及新款iPad Air上使用,但是iPhone就無法使用這個Split-View功能了。不過,在Cydia Store有一個叫做Medusa的App,可以讓所有的iOS 9裝置都啟用這個功能,讓你的iPhone 手機也能同時顯示兩支App。 不過,由於多工執行顯示會耗費更多處理器資源,也難怪Apple會在舊款裝置上將此功能關閉掉。如今透過Medusa將此功能重新打開之後,而且受限於硬體效能的影響,因此要是您發現在早期iPad mini或iPhone 4s跑起來很慢的話,也別太驚訝就是了!您就當作在您的iPhone或iPad上「優先」評估這個功能是否實用,若覺得不錯再去升級也不遲。 (1) (2) (3) (4) (5) (6) (7) (8)
-
什麼?光華商場竟然還買得到全新的SDRAM、DDR SDRAM、3.5吋磁碟片?
電腦世界每天都有新鮮事,今天也不例外,PCDIY!光華特派記者小路克,今天在光華數位新天地閒晃時,偶然在三樓90、91室的景佳資訊門市的角落,發現到令人懷念的電腦產品… 仔細看了一下,竟然是已經在市場上淡出多年的SDRAM、DDR400記憶體模組,以及3.5吋的磁碟片,而且竟然都是全新品,太讓小路克意外了!沒想到在資訊流通、新舊產品汰舊率非常高的光華商圈,還能看得到這些東西,真的是令人吃驚! 看著這些全新的庫存,不禁回想去過去的年代,SDRAM風行的年代大約為Intel第一代Pentium處理器到第三代的Pentium III處理器左右,當時的SDRAM 128MB剛上市的時候,一條行情都要新台幣4、5千元,跟現在的記憶體模組比較起來根本就是天價;DDR400則是第一代的DDR系列模組,目前市面上依然還買得到DDR400的記憶體模組,但是大概都為1GB或512MB的版本,256MB的版本早就在市場上消失多年了。 至於3.5吋的磁片更不用說了,只有1.44MB的容量,保存不易與速度太慢的特性,也其在電腦發展的歷史中,慢慢被後來的隨身碟所取代,然後逐漸消失在市場上。看了這麼多老規格的電腦零組件,竟然還有全新未拆封的庫存,真的很佩服店家竟然可以保存那麼久、且保存得那麼的完好。 如果您家裡有還可以正常運作的老PC需要升級,不妨來這邊看看有沒有您需要的零件吧! #廠商資訊 店家名稱:PC MART景佳資訊有限公司 店家電話:02-2397-3802 店家地址:台北市市民大道三段8號3樓 90、91室
最多人點閱
- 捉對廝殺:AMD Ryzen 2200G/2400G VS Intel Core i3-8100/i5-8400
- Google Public DNS上網跑更快,用戶端趕快更換IPv4 DNS設定8.8.8.8與8.8.4.4
- AMD Ryzen 5 1600X實測開箱,6核心12執行緒戰神處理器再顯鋒芒!
- 光華商場的下一步,全世界都在看!
- 為什麼要換Skylake?Intel Core i7-6700K VS. Core i7-5775C VS. Core i7-4790K新舊處理器大戰!
- 迎廣InWin 805 ∞ Infinity重裝上陣,電腦精品機殼中的頂尖之作!
- NVIDIA GeForce GTX 1080磅礡登場,史上最強大PASCAL顯示卡誕生!
- PLEXTOR M9Pe 512GB實測開箱,史上最強PCIe 3.0 x4固態硬碟磅礡登場!
- 史上最強裸測機殼,聯力LIAN LI PC-T80裸測架!
- 《Bloomberg BusinessWeek》彭博商業周刊爆料 美超微伺服器主機板 黑客門 被偷裝間諜晶片,《Apple、Amazon、SuperMicro》發表聲明駁斥 報導不屬實 精心編造
- Ryzen 7 1800X vs. Core i7-7700K vs. Core i7-6950X Extreme效能大車拼,AMD八核心銳龍戰神與Intel十核心愛妻之王跑分實測!
- WanaCrypt0r 2.0勒索病毒來襲,KB4012215更新程式與解毒程式下載安裝 – MS17-010系統漏洞攻擊救命仙丹!